如今的乌镇,小桥流水仍在,生活方式却被互联网改变。吃饭埋单用手机,租自行车刷个二维码就骑走……一个小镇如此,传统企业面临的互联网转型挑战该有多大?
这两天,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、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也来到了乌镇。作为制造业的老大哥,他对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有着一套独特的看法。
“适应互联网时代就要颠覆原有的组织生态,比如房子想换风格,可以装修,但是如果说这个房子方向太差就必须拆掉另盖。”
“互联网对于全世界所有企业都是同一个机遇,同一个挑战,大家都困难。”昨天,张瑞敏在接受钱江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传统企业要向互联网转型没有捷径可走,也没有成功的案例可参考。能做的,就是颠覆传统模式,创建互联网模式。
“首先,商业模式已从分工式变成分布式。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不对称。这就要求企业的盈利模式必须改变。”张瑞敏表示,其次,制造模式将从大规模制造变为大规模定制;最后,消费模式将从产品经济上升为体验经济。
对于传统企业转型之路,张瑞敏觉得,智慧生活并不是狭义的产品智能化,而是要让用户参与进来。海尔目前正在探索的是互联工厂模式,通过透明化的大规模定制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。目前,海尔已建成7座互联工厂。
“互联工厂第一是用户怎么交互,假如用户提出来一万个需求,总归不能生产一万种产品吧,毕竟开一套模具要几千万。因此,必须有用户圈,里头有意见领袖,可以把很多需求整合创造出新的意见,最后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新的意见和各方联合起来做。”张瑞敏介绍,互联工厂除了用户交互外,还要实现产品交互。
除了互联工厂,张瑞敏还有个大胆的尝试——将企业“三化”,即企业平台化、用户个性化、员工创客化。
“海尔的互联网转型就是要从制造产品的企业变成产生创客的平台,从一个封闭的科层制组织转型为一个开放的创业平台,从一个有围墙的花园变为万千物种自演进的生态系统。”
听起来很抽象。张瑞敏举了个例子:要将原有的科层制打破,就是要让企业从制造产品变为制造创客,整个组织变为共创共赢的生态圈;其次,员工从雇佣制改为创客化,让员工从雇佣者、执行者变为创业者、动态合伙人;最后,用户个性化,让产品与用户互动起来。
“现在我们是180多家创业团队,已经在工商注册,是完全独立的”。张瑞敏介绍。
尽管让员工从雇佣者、执行者变成创业者、动态合伙人,这一过程中会有员工产生不适,效果也难把控。但是张瑞敏依然坚持:“不是把员工培养成一定能够创业的人,而是一定要让创业的人成为你的员工。”
“互联网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共享经济,海尔也将在这个方向积极探索。”在外界看来,张瑞敏的决策有点儿激进,但是他在努力尝试,“我把传统经济比喻为在跑步机上跑,满头大汗,但是停下来还是在原地。”
比如企业目标是产量第一、销量第一,于是就生产,生产出来给谁不知道,给经销商卖,卖不动,就形成了两大问题:第一是库存,第二是应收账款,没有办法就是降价,在张瑞敏的概念中,就是这么一个“跑步机”,最终让传统企业陷入了恶性循环。“所以,一定要现在离开它,进入互联网。”(记者 朱银玲/文本报记者梁臻 市委报道组张潘丽/摄)